您好,欢迎进入厦门市连邦科技有限公司官网!

全国咨询热线

0592-2208355

政策领航:氢能上升为国家战略核心赛道

2025-10-28 16:55:42 浏览次数:

新闻节选:
         创新育新,就是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。2024年,我国“三新”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已经超过18%。《建议》提出打造新兴支柱产业,加快新能源、新材料、航空航天、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,这将催生出数个万亿级甚至更大规模的市场;《建议》还提出前瞻布局未来产业,推动量子科技、生物制造、氢能和核聚变能、脑机接口、具身智能、第六代移动通信等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。这些产业蓄势发力,未来10年新增规模相当于再造一个中国高技术产业,为我国经济大盘、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image.png        

 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《建议》明确将氢能与核聚变能等列为未来产业重点方向,与新能源、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协同发展格局。这一部署与 2024 年底工信部等三部门联合发布的《加快工业领域清洁低碳氢应用实施方案》形成政策闭环,后者提出 30 项具体任务,聚焦氢冶金、氢燃料电池汽车等七大场景,目标 2027 年培育一批龙头企业与产业集聚区。截至 2024 年底,全国已累计出台氢能专项政策超 560 项,从中央到地方构建起全链条支持体系,为产业规模化扫清制度障碍。

技术破壁:全产业链迎来商业化拐点
        技术创新正加速氢能产业从实验室走向市场。在储运加注环节,福大紫金氢能发布的全国首座 1000 公斤级商业氨制氢加氢一体站,通过自主研发的低温氨分解技术,实现 480℃工况下氨转化率超 99.5%,将终端氢价降至 30 元 / 公斤,较传统方式腰斩 50%,每日产能可满足 100 辆氢能物流车需求。核心装备领域同样突破显著:广东清能股份的 240 千瓦燃料电池系统氢耗降低 10%,适配重载运输场景;云韬氢能通过创新联合体实现核心零部件 100% 国产化,成本降幅达 70%。这些突破推动产业逻辑从 “政策补贴依赖” 转向 “场景价值驱动”,商业化拐点加速到来。
场景爆发:多元应用打开万亿市场空间
氢能应用正从交通领域向多维度延伸,形成 “第二增长曲线”。在佛山南海等产业先行区,已构建起覆盖全场景的应用生态:
  • 交通领域:顺丰速运百辆氢能重卡投运,开创快递行业规模化应用先河,南海区更启动 “百辆公务车 + 千辆商用车 + 万辆两轮车” 投放计划;

  • 工业领域:仙湖实验室联合企业打造全球首条陶瓷工业氨氢零碳燃烧线、首台零碳氨燃料铝棒加热炉,破解高耗能行业脱碳难题;

  • 跨界创新:氢动力机器狗续航翻倍突破锂电瓶颈,AI 智能氢咖啡机进入政务与医疗场景,展现氢能在民生领域的渗透潜力。

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预测,到 2030 年我国绿氢产量将达 300 万吨,形成万亿元级市场,未来 10 年新增规模可支撑高技术产业再升级。
全球协同:中国氢能 “走出去” 赋能世界减排
         作为全球氢能产业链最完整的国家,中国正成为国际合作核心枢纽。北京中电丰业的电解制氢设备已出口 30 国,获智利电解槽生产基地财政支持;海德利森为迪拜加氢站提供核心设备,服务联合国气候大会。在 “一带一路” 框架下,“氢能湾区走廊” 加速推进,仙湖实验室的氢纯化技术将落地香港燃气管网,探索跨境输氢新模式。国家原外经贸部副部长龙永图指出,中国在氢能标准制定、设备输出等领域的国际合作,正为全球能源转型提供 “中国方案”。

 



友情链接:

0592-2208355